)
来源:天眼新闻
位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牂牁江畔,有一条绕山而行全长约19公里、7.5米宽的崭新三级公路,犹如玉带般环绕在高耸入云的老王山间,下临江水,山水路同框,美景如画。这正是纳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的牂牁江沿湖西嘎至毛口公路“渡改路”整改工程,2022年11月3日建成通车。
赶集的日子,沿线四村八寨的各族群众沿着宽阔的沥青大道奔向集市。一辆辆货车通过这条路将当地农产品快速运出大山;一个个自驾游车队通过这条路前来畅游美景,品尝美味。历经沧桑巨变,这条穿越乌蒙腹地的公路,成为贵州交通天堑变通途的又一个有力例证。
(资料图)
千年古镇焕发生机
牂牁江曾经是乌蒙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徜徉在宽阔的江中,依稀可以想见当年商贾云集、千帆竞进的繁盛场景。牂牁镇,因江而得名。这里崇山峻岭,悬崖陡壁,最高的老王山和江水之间海拔差高达1000多米。四面群山为牂牁镇筑起一道天险屏障,有效阻隔了外敌对这里的觊觎。但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乡村振兴的浪潮声中,曾经阻断侵扰的地域优势却变成了牂牁镇各族人民走出去、引进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隔江而居的各族人民出行、赶集,孩子们上学都不得不翻越几乎垂直的陡峭绝壁——梯子岩。人踩出来的碎石狭道蜿蜒崎岖,十分不便,更有坠崖受伤殒命之险。牂牁江水路难以提升交通效能,速度和安全相较而言都比不上陆路环境。
“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于是,打通出山之路的工程正式立项。一定要为当地百姓修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把牂牁镇的筑路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2022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作为承建单位,贵州公路建设养护集团组建精干的技术专家团队和经验丰富的施工团队,经过实地考察,反复论证,并结合当地交通实际,最大程度保证周边群众出行便利,从便捷、安全、方便、长远等各方面施行科学合理的构思,优化公路建设设计方案。
该项目起点位于凉风洞大桥东桥头,与长兴公路相接,路线沿凉风洞码头前行约150米进入扁朝村,从西嘎后山上行,经过田凹头、原鲁戛乡政府,顺上干沟左岸布线下行。到石板寨后为克服道路高差,在翻竹杆(地名)附近采用隧道穿越梯子岩方案,到达三家寨。然后顺山势下行,从毛口集镇后山途经青岗林,在文县村附近接省道S215线郎岱至毛口段公路,路线全长19.882公里,公路等级设定为三级公路,路段路基宽达7.5米,桥梁宽9.5米,隧道宽9米,主线路面结构层厚43厘米。一条沿江穿山、爬坡架桥的高难度公路建设项目开建。
肩挑背驮的盘山小路现如今已成为一道回忆的景观
创新铸就品质工程
“筑路意志坚、扛起大道上青天、踏碎了云朵、踢到了山尖,不管车马来多快,总在我后边”,贵州建养人传承着贵州老一辈公路人的筑路精神,竭力探索“四新”技术,啃下最硬的骨头。
该项目建设最难、最危险的一段是打通“梯子岩”隧道。一面是高耸绝壁的“梯子岩”,一面是深不见底的牂牁江。面对如此险峻的施工环境,施工人员开玩笑说,“没有落脚的地方,我们只能用绳子把自己挂起来施工了”。
面对超高难度的施工环境,省交通运输厅多次召开调度会,厅领导多次到现场调度指导工程建设。省公路局、省公路建设养护集团组织专家团队研究最佳施工方案。最终拿出了先修高架桥,再延伸到隧道口的施工方案。施工中采用冷再生等新技术,引入机械化设备和试点信息化手段,多举措推进项目建设。
结合路面施工需要,施工团队采用冷再生工艺,做好材料保障,确保路面用水稳料备料充足,极大缓解材料供应问题。为减少环境污染,冷再生过程中需要的铣刨、翻松、粉碎以及拌和等过程都是在转子罩中完成,有效减少粉尘污染。
该工程项目是省公路建养集团第一个试运行“品质工程”软件的项目。软件把整体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而且可以预测工时、分析成本和资源需求等,方便在项目初期对项目工作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划,保证落实品质工程的每一个细节,让项目管理更加高效,确保品质工程落到实处。
项目涉及隧道、桥梁、高边坡施工等,部分地段开挖深度较深,对围护结构及水平支撑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其中九级边坡更是少见,甚至在高速公路工程中都很少见。为此,技术团队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边坡防护形式,一、二、四级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梁植草,左侧的三、六级边坡为锚索框梁,右侧的三级边坡则为锚索框架梁植草。并采用锚杆锚索钻孔机取代以往的边坡钻机,进行边坡锚杆、锚索钻孔时更安全、环保,机械化的施工效率也更高。
安顺公路建设养护有限公司坚持高标准建设品质公路,最大化降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建设水准和管理水平,对隧道开挖、路基填筑、集料拌和、路面铺筑、排污处置等重点环节实现规范化、集成化、绿色化控制。无论是九级边坡防护,还是机械化高效率施工,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体现了对公路建设品质与安全的更高要求。技术团队中罗逆波、王真等因为表现突出获得六盘水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度赞扬,为贵州公路建养人赢得了荣誉。
攻坚克难的施工现场
筑路铁军尽锐出战
这是一场与高山大江正面交锋的决战,需要智慧、勇气和创新的精神,需要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队伍来完成。鉴于此,省公路建养集团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由其所属的安顺公路建设养护有限公司组织实施。
一直以来,安顺公路建设养护有限公司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把党旗插在工地上,用高品质公路建设擦亮公司“建养先锋·黔中堡垒”党建品牌,承诺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奋战在建设一线。
面对施工作业面狭窄、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系数大、安全风险高等复杂问题,安顺公路建设养护有限公司尽锐出战,将红旗插上峭壁山岩。他们坚持党的领导作用,筑牢项目建设“指挥塔”;充分发挥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把“堡垒”建在最前沿。坚持一个项目就是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就有一个堡垒,在一线安营扎寨、握拳发力。建设团队通过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等小到细节的工作姿态,让施工队员们“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争打造政治素质、专业技能、作风形象全面过硬的战斗堡垒,通过“建一个项目、树一面旗帜、创一个品牌”的形式,实现党建工作对项目建设全覆盖。
天堑修通途
凝心聚力率先垂范
党员就是要冲锋在前,当好项目建设的“排头兵”。牂牁江沿湖西嘎至毛口公路“渡改路”整改工程建设团队抽调党员模范骨干力量,组建党员先锋攻坚队,冲锋在工程建设最前线,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
安顺公司工会主席、高级工程师、贵州省公路标兵张晓哲带头挂帅,每天都跟工人们“泡”在一起,严把质量关,处处身先士卒作表率。面对质量问题的准则是:宁做恶人,不做罪人。张晓哲经常深入工地,亲力亲为检查工程质量。每次去施工现场都要仔细查看施工是否规范,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否到位。一旦发现没有严格按要求施工的工程,本来是儒雅书生的张晓哲,马上就变成了“铁面人”,毫不留情面,要求必须返工。他反复告诫项目管理人员:“坚持原则,守住底线是共产党员的重要政治品格,是筑路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如果在我们手里出了豆腐渣工程,就会被老百姓所唾弃。”
党员先锋攻坚队队长、贵州省劳动模范、全国交通技术能手鲍安富在项目建设任务中勇挑重担,凭着一身过硬的岗位操作技能发挥党员先锋中流砥柱作用。他操作的特种设备属于高端设备——如价值数百万的维特根冷再生机,而他是唯一能驾驭这些庞然大物的操作手,已48岁的鲍安富依然是每天10小时以上的工作节奏。因无人替换,下班后他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行走,同事们看着都心疼,劝他不要这么拼命。鲍安富却说:“你们看到项目部后面老百姓的百香果林了吗?农户庄稼丰收在即,我们要是不能及时修通这条公路,他们今年的心血就又要烂在地里了!老百姓都盼着这条路早日修通。这点累,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他们的带领和鼓舞下,施工队员们工作热情高涨,在保证公路质量的前提下,抢进度、抓速度,克服了疫情和雨季、汛情等影响,提前两个月高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当地村民高兴地挑了百香果送到项目部,请他们一起品尝丰收的喜悦和甜蜜。
天堑变通途
手记
悠悠牂牁江,巍巍老王山。飞驰在牂牁江沿湖公路上,牂牁江美景尽收眼底,穿行在群山之间,高原风光旖旎多情。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将桥梁隧道一段作为网红打卡地。气候湿润温和、椰树成林、民族风情古朴浓郁的牂牁镇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正如六盘水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发给项目经理部的表扬信所说,这条路“极大提升了沿江地区学生上学和群众生产、生活、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极大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 贵州公路建设养护集团 余咸良 陈燕
一审 聂毅
二审 申瑜
三审 黄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