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窗友内娱
争议抗日剧《黑玫瑰》引热议:荒诞剧情遭批“历史虚无”
最近,一部题材为抗日的电视剧《黑玫瑰》因其剧情设定荒诞不经,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观众批评该剧颠覆历史和常识,脱离现实。据悉,该剧长达40集,内容多有违常情理。文化专家分析,这类作品缺乏历史责任,体现出历史虚无主义倾向,需要引起警惕。
(资料图)
**荒诞剧情遭群嘲**
按照该剧设定,男主角是一名热衷帮助中国的非洲黑人,开场就对女主角表达爱意,请其“像爱国家一样爱我”。随后男女主配合对抗日军,但多有离奇荒诞之处。如男主混入日军队伍时,日军竟完全未察觉其不同种族的身份;男主随身携带大量武器,身负各种绝世武艺,随手打败日军高手。
在抢夺日军密谋情报时,男主更是展现“神勇”。全剧40集,均是这类脱离写实的夸张描述,被网友嘲为“脑洞大开”。
该剧播出后,立即在网络上遭到群嘲。大量网友留言称,以一个黑人作为抗日剧主角本身就颠覆历史常识,全剧是对抗日题材的意淫。也有人猜测,该黑人可能是在我国境内的非洲侨民,利用业余时间自导自演了这出闹剧。
更多评论认为,导演可能立意使抗日剧“国际化”,但这种手段自取其辱,只能成为国际笑柄。“这种内容要拿去国外参展,分分钟被嘲笑歧视语言。”还有观众呼吁,不能让这类荒诞作品继续污染观众眼球,应该从平台下架。
**专家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对于该剧明显违背历史和常识的荒诞剧情,某专家表示,这直接体现了编导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他们在创作中玩弄虚构的‘历史’,缺乏对真实历史的责任,也不尊重观众的历史判断力。”王阳说,“这种轻浮敷衍的创作态度极其危险,会直接影响公众对历史的认知,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它也有悖于当前电影电视作品的正能量导向。”
建议相关部门应对这样的作品进行严格审查,投资方和导演也要注意引导其正确认识历史,不能为吸引眼球不择手段。“创作自由不能成为损害历史的工具,这也是对先烈的不敬。”
这件事也折射出当前文化产业中的一些乱象。“有些‘网红导演’总想强行吸睛,也有商业投资方追逐热点与收视,结合在一起很容易产生这类畸形作品。”建议坚持素质导向,防止资本运作的负面影响。
**呼吁团结守正 警惕价值观影响**
业内人士总结道,抗日题材作品可以创新,但必须立足历史事实,不能玩弄虚无。导演应正视自身历史责任,发掘更高层次的正能量。观众也需要提高警惕,不为低俗噱头所迷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传承光荣历史,守护文化正能量。
这件事反映出当前文艺内容生产中的某些负面倾向。“必须看到,个别导演和投资方出于吸睛目的,不惜张扬历史虚无主义。这种‘明星作家’‘男性文艺’等负面风气需要警惕。”
文艺工作者应坚守真善美的初心,传播积极价值观念。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把关,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我们要团结起来,传承光荣历史,不给歪门邪道留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文艺之花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