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疆网原创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麻醉科主治医师许宜珍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全媒体记者刘薇摄)
【资料图】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刘薇)每一台手术的顺利进行除了手术医生,还离不开一个默默守护、保驾护航的人——麻醉医生。3月27日—4月2日是“中国麻醉周”,记者走进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麻醉科,听无影灯下“幕后英雄”的故事。
许宜珍是新医大二附院手术麻醉科的主治医师,今年是她从业的第12年。
3月30日9时,许宜珍就赶到了医院,准备所需的器械与药品。
“事实上麻醉医生的准备从前一天就开始了。”许宜珍告诉记者,手术前一晚麻醉医生都会进行患者访视工作,和患者交流熟悉,同时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病史等制定麻醉方案。
备药、更衣、洗手……准备就绪后,许宜珍走进手术室。这是一名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一会儿你就放心睡吧!”麻醉诱导下,患者很快就安静地睡了。微量泵持续供给麻药,许宜珍有条不紊地进行气管插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深静脉穿刺。
“麻醉医生是全科医生,既要懂药学,也要熟悉外科、内科知识。”手术开始,外科医生忙碌着,许宜珍则坐在仪器前,从仪器显示的数据与发出的声响,判断患者的细微变化。许宜珍告诉记者,有句话叫“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手术中麻醉医生全程监测患者体征,如果发现异常,会随时做出处理,甚至有权叫停手术。
麻醉是伴随人类对外科手术的恐惧和痛苦并为减轻这份恐惧和痛苦而诞生的。麻醉医生杜健华认为,既要用专业知识为患者减轻痛苦,更要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心的手术感受。
不久前,他接到了一项任务——为一名“特殊”患者麻醉。这名患者59岁,是聋哑人士,因患皮质型老年性白内障入院手术。
“无法语言交流,老人也不识字,术前访视如何进行?”思索再三后,杜健华想到了画画沟通的办法。于是在纸上画了一个小人,在小人的手腕处又画了一支针管,告诉老人手术前会通过留置针注射麻醉药。
麻醉复苏拔管时,需要患者大口呼吸提高氧饱和度,于是杜健华找来张大嘴巴的图片,同时示范动作引导患者一起练习。细致的访视,拉近了这位患者和杜健华的关系,第二天的麻醉和手术十分顺利。
麻醉医生参与到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个环节,以期帮助患者快速康复,但“隐于幕后”,常常不被熟知。
“尽一切努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让每一位患者有更好的预后,就是我们麻醉医生可以贡献的温暖与力量。”许宜珍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