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湖北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做客武汉大学珞珈讲坛,为大学生们带来《理解宇宙》的讲座,他用诙谐幽默的讲述方式,回答了大学生眼中的“宇宙之问”。
“宇宙是谁,宇宙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武向平表示,宇宙学研究已经发展了一个多世纪,但宇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话题。1929年,哈勃发现了宇宙膨胀,1992年发现宇宙大爆炸的“遗迹”,1988年,人们又进一步观测到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这一切都证明了宇宙来自大爆炸,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氢、氧、金、铁这些基本元素,便是宇宙大爆炸后“来自星星的碎片”。
如今,天文学家们可以利用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创建宇宙早期的星系模型,同时设定当今最为流行的物理学定律,利用当代物理的描述,在计算机中演化宇宙,诞生星系和行星,最终到达了138亿年时间,也就是现在的宇宙年龄。
武向平介绍,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就像烟花的绽放,急速绚烂最终归于平静,而暗能量主宰着宇宙的加速膨胀,“宇宙的命运是由95%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所主宰,而暗物质和暗能量搜寻的零结果预示,自然科学理论体系或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尺度上看,人类在宇宙中显得如此渺小和无足轻重,然而,人类在宇宙中显得又是如此伟大。”武向平认为,科学让我们发现规律,解释自然现象和演化,但科学是在发展的,并不总是正确的;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开放的体系,没有所谓的终极理论,但科学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自然界存在这样的规律,这就是科学的边界。“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最后,武向平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勉励大学生跳出前人的思维,不断探索科学的边界,感受浩瀚宇宙的魅力。
院士简介:
武向平,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宇宙学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发起并主持了在天山地区开展的“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科学实验,目前担任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青少年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工作。
标签: